相似文章搜尋

請輸入文字:


推薦關鍵字

徐梅
宗教
馬克思哲學
變化
轉換
經濟復蘇

1. 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問題探討 - 李萍;林美茂;臧峰宇;王青;邱靜;

出版年:2017 ; 期數:5

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是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日本哲學會、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和《日本學刊》編輯部聯合舉辦的"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圍繞"日本的馬克思哲學研究"、"中國的日本馬克思哲學研究"以及"日本的馬克思主義與社會運動"等議題各抒己見,並達成了一些共識: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學術研究和社會發展領域都是如此;日本的馬克思哲學研究發生了轉向,更加重視文本研究;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諸多議題值得關注。

2. “日本馬克思主義”的日本特色——以廣松涉和山之內靖解讀馬克思為例 - 彭曦;

出版年:2012 ; 期數:3

作為戰後日本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代表性學者,廣松涉和山之內靖解讀馬克思的視角十分獨特。廣松認為,立足於關係主義的"物象化論"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而山之內則主張,早期馬克思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確立的"受苦者"的視點先驅性地表明瞭生態學的思想。雖然在對早期馬克思評價上,廣松與山之內意見尖銳對立,但他們都對現代歐美文明持批判態度,而這種態度同時也是20世紀日本思想界的一貫主題之一。日本馬克思主義從神道、佛教等日本傳統文化中獲得啟示,具有鮮明的日本特色。

3. 本刊舉辦馬克思主義專欄與技術性編輯交流會 - 林昶;

出版年:2016 ; 期數:6

2016年9月29日,《日本學刊》編輯部與《拉丁美洲研究》編輯部聯合舉辦馬克思主義專欄與技術性編輯交流會,共同探討學術期刊馬克思主義研究以及技術性編輯若干問題。按照會議主題,《拉丁美洲研究》編輯部主任劉維廣首先做了題為"《拉丁美洲研究》與馬克思主義"的發言。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的統一部署,《拉丁美洲研究》自2015年以來積極刊登馬克思主義文章。2016年,《拉丁美洲研究》繼續精心組織"馬克思主義與拉美社會主義"專欄文章。劉維廣詳細介紹了專欄的

4. 當代日本“共生”哲學理念解析——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發 - 王青;

出版年:2016 ; 期數:4

當代日本學界力圖構建超越近代資本主義原理的"共生"理念,以人與人的"共生"和人與自然的"共生"為契機,建設消除人對人的歧視與壓迫的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社會,其中以尾關週二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進行的理論闡述最有代表性。尾關分別採用馬克思關於勞動與交往的異化理論、馬克思對資本全球擴張趨勢的洞察以及馬克思關於人與自然的物質代謝觀點,深刻批判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帶來了人對人的剝削和壓迫,也從根本上破壞了人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為徹底解決以上危機狀況,人類應該以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共生"作為哲學理念,構建人與人共同共生型社會和人與自然生態迴圈型社會。

5. 朱謙之的日本哲學思想研究 - 劉嶽兵;

出版年:2012 ; 期數:1

朱謙之是中國的日本哲學思想研究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的研究著作已經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民國時期,朱謙之以自己的歷史哲學為基礎,對日本思想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研究。新中國成立後,無論是對原始資料的整理,還是在理論上力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方法,他都進行了不懈努力,為中國的日本哲學思想研究及其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系統地分析和總結朱謙之的日本哲學思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僅對整理學術史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對推進現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6. 日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形態論 - 李萍;

出版年:2010 ; 期數:4

日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以社會批判為主,在方法論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一基本立場,同時關注日本現實道德問題。與經濟學和歷史領域的問題意識不同,日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著力於將批判性和建構性相統一,雖然並不直接等同於日本社會主義運動和日本共產黨的理論學說,但確實在公民權、人道主義、發達國家性質等問題上對其給予了指導。戰後日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更多集中到學院派的學者及其理論研究之中。本文著重考察日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總體形態。